時間:2016-09-13 來源:江蘇省法學會 責任編輯:syx
??????? 8月20日,由江蘇省法學會金融法學與財稅法學研究會主辦、江蘇舜點律師事務所承辦的財稅法專題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來自省內專家學者4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主題是“公共財政的法治化”和“稅收征收管理法的修改”?,F(xiàn)將這次研討會的主要學術觀點綜述如下。
??????? 一、公共財政的法治化
??????? 金融法學與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南京財經大學比較法研究所所長陶廣峰教授認為,稅收法定原則也好,公共財政的法治化也罷,都是為了加強對公共財產權的控制,保護納稅人的權利,因此,規(guī)范公共財產的取得、用益和處分等行為,是財稅法的核心和關鍵所在。財稅法的三大理論,即衡平理論、契約理論與控權理論,是研討公共財政的法治化和稅收征收管理法修改的理論武器。
???????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肖澤晟認為,財政權在縱向政府間得到合理配置是公共財政法治化的前提,政府的合理財政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財政權與政府事權不相適應,政府就不可能做到依法行政,因此,合理配置財政權的目的是確保財政權與事權(支出責任)相適應;由于政府間事權的合理劃分決定著財政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因此如何劃分縱向政府間的事權,就成為財政分權的基礎。肖教授認為,政府事權的劃分必須遵循輔助性原則、政府監(jiān)護人理論、收益權與執(zhí)法權分離的原則以及事務影響范圍與影響權力行使者的范圍一致的原則;政府間的支出責任劃分應遵循三大原則,即事權與支出責任一致的原則、誰受益誰支出的原則、事權劃分不合理時確立財政轉移支付責任的原則,進而提出了事權與財稅權劃分不合理時應確立財政轉移支付責任的主張。
???????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姚志堅認為,場外配資的性質何如,配資雙方的利益如何平衡,司法判決結果如何彰顯對場外配資的司法態(tài)度,在目前場外配資監(jiān)管缺失情況下,考驗著司法者的智慧;應穿透配資的迷帳,利用現(xiàn)有民間借貸規(guī)則解決場外配資糾紛,以彰顯監(jiān)管者對場外配資的態(tài)度。
??????? 常州大學史良法學院教授黃建文認為,地方政府預算信息中涉稅信息公開的主體是財政部門,涉稅信息由財政部門主動公開,納稅人還可以向財政部門申請公開本人的納稅和所繳稅款使用情況的信息以及其他納稅人稅款使用情況的信息,但不能對第三方的納稅信息申請公開;預算支出應當公開到目級,且稅收優(yōu)惠情況應當在預算支出中予以公開。
??????? 江蘇大學法學院鄒煥聰副教授認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承接主體本應作為與購買主體相對應的關鍵主體,然而由于頂層制度設計的缺失,目前僅靠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對承接主體進行規(guī)制難以使之走上法治化正軌;針對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缺乏制度保障、事業(yè)單位提供公共服務機制不完善、承接主體準入條件規(guī)定不科學等問題,主張建立有助于實現(xiàn)承接主體類型化的機制,構建培育發(fā)展社會組織的制度保障,推動事業(yè)單位分類改革的法律機制,完善公共服務承接主體的資質條件,從而促進新形勢下我國公共服務承接主體法律制度的改革發(fā)展。
??????? 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韋科順認為,行政補貼是指國家為了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政策導向的公共利益,而直接或者間接提供給個人、企業(yè)以及其他組織的財產性資助;根據不同的標準,行政補貼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如中央補貼和地方補貼、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獎勵性補貼與補償性補貼、給付性補貼與減免性補貼、強制性補貼與合意性補貼、事前補貼與事后補貼;主張針對補貼的不同類型,從補貼的設定主體及權限、規(guī)定補貼的方式與標準、建立監(jiān)督程序以及構建標準爭議解決機制等方面對行政補貼進行相應的規(guī)制。
??????? 二、稅收征收管理法的修改
??????? 江蘇理工學院教授高軍認為,征稅必須遵循稅收法定原則,但在稅收稽征實踐中,真正起作用的往往是主管機關發(fā)布的浩如煙海、頻繁變更的解釋函令,稅收法定原則實有被駕空之危險,因此必須將稅法解釋函令納入法治化軌道。我國臺灣地區(qū)通過眾多的“行政法院”判決、一系列“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以及稅法學者、行政法學者對該問題的研究,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理論與較成熟的實踐經驗,即稅法解釋函令性質上屬于不對外直接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規(guī)則,對稅收稽征機關及其公務員有拘束力,對人民及司法機關并無拘束力,解釋函令不是稅法的法源,制訂解釋函令必須遵循租稅法律主義原則,及依照法律解釋的方法,進行合乎目的的、符合量能課稅原則的解釋。臺灣地區(qū)的相關理論和做法值得我國大陸借鑒。
???????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肖澤晟認為,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在稅收征收法律關系中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前者屬于行政相對人,后者屬于稅務機關的行政協(xié)助人,是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稅務機關委托征稅的人,因而建議分別規(guī)定兩者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而不應將其等同;應增加延期繳納稅款的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以及少繳稅的追繳期限的規(guī)定;應在《稅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條和五十二條的基礎上增加稅法上的不當?shù)美颠€條款,在納稅爭議處理的行政復議前置程序沒有取消的情況下,應明確規(guī)定由誰(建議由行政復議機關來確定)來判斷納稅人所提供的擔保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提供相應的擔?!?,以及納稅人與稅務機關或行政復議機關之間就納稅擔保發(fā)生爭議的,應由誰來解決;應明確滯納金的性質與《行政強制法》的關系,明確由稅務機關代為征收的教育費附加等行政收費的強制執(zhí)行方式;應根據修訂后的《立法法》的規(guī)定,廢止或者修訂第九十條,以貫徹稅收法律絕對保留的原則;應修改納稅義務繼受的規(guī)定,明確企業(yè)在合并、分立前尚未明確是否欠稅的情況下,企業(yè)合并或分立后納稅義務是否應由合并或分立后的企業(yè)承擔的問題。
??????? 江蘇圣典稅務師事務所主任劉軍認為,稅收征管法的修訂在指導思想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應更多站在法律的觀點,而不是財政預算的觀點,因為現(xiàn)行征管法的很多內容都是預算法的內容,包括財權分配等;二是應從征納雙方權力義務平衡的角度去設置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且作為一個涉及經濟利益的法律應更多引入經濟手段來作為剛性行政行為的緩沖;三是應更多從實際工作的需要出發(fā)來修訂,爭論不休的理論問題達不到共識可以放放。在注重立法的同時,也應注重法律解釋的規(guī)范性;在實體法跟不上經濟現(xiàn)狀的變化時,應通過規(guī)范的法律解釋來解決問題,不能把所有問題都寄托于法律的修改。
??????? 江蘇省地方稅務局項華科長認為,通過對稅收征收管理法和行政強制法關于滯納金有關規(guī)定的對比分析,結合我國稅收征收管理工作實際,指出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稅務機關因納稅人逾期繳納稅款加收的滯納金并不屬于行政強制法中規(guī)定的滯納金,稽查工作中作出處理決定后對行政相對人逾期繳納行政決定中確定的稅款而加收滯納金,才適用行政強制法的有關強制性規(guī)定;建議司法機關在審理相關案件時,應更審慎地對案情進行分析,根據具體情形判斷是否適用行政強制法。
??????? 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師事務所主任曹力認為,2015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fā)的《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中,多次提到與司法機關協(xié)作完成稅收征管的內容,如對進入稅收違法“黑名單”的當事人,與相關部門依法聯(lián)合實施禁止高消費、阻止出境等懲戒,強調加強稅警協(xié)作,健全稅收司法保障機制等,但在司法實踐中,尤其是民商事審判、執(zhí)行過程中,人民法院如何與稅務機關協(xié)作完成稅收征管,仍存在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法院在調解書或生效判決文書中改變了納稅義務人的責任,該調解書或判決文書稅務機關是否應當予以認可?法院在生效法律文書執(zhí)行過程中,如何與稅務部門分享執(zhí)行信息,協(xié)助稅務部門完成對被執(zhí)行人或者申請執(zhí)行人的稅收繳納?法院在強制執(zhí)行拍賣股權過程中,如何與稅務部門協(xié)調確保拍賣買受人代扣代繳義務依法履行?法院在破產案件處理過程中,抵押物拍賣過程中所產生的稅收,應當作為破產債務由全體債權人按比例分攤,還是應當由抵押債權人獨自承擔?
?
???????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肖澤晟、江蘇泰和律師事務所律師馬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