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頁 》要聞 》學會要聞
第13期中國法學創(chuàng)新講壇成功舉行

時間:2015-11-13   來源:法律信息部  責任編輯:elite

11月12日,第13期“中國法學創(chuàng)新講壇”在清華大學法學院隆重舉行

  2015年11月12日下午,第13期“中國法學創(chuàng)新講壇”在清華大學法學院隆重舉行。講壇由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清華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共同承辦,主題為“社會分層與立法問題”,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朱蘇力教授主講,北京大學法學院強世功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趙曉力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鄭戈教授協(xié)同主講。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教授出席講壇并致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家食藥總局高級研修學院和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實務部門的專家學者,以及在京各大高校的師生共400余人參加了講壇。在近四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四位教授圍繞“社會分層與立法問題”發(fā)表了深刻而精辟的見解,并與在場聽眾進行了積極深入的互動交流。講壇由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主持。

張文顯副會長出席講壇并致辭

  張文顯教授在致辭中強調,“社會分層與立法問題”是一個穿越了法學和社會學的重大理論問題、現(xiàn)實問題,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法治現(xiàn)代化過程中必須回答和解決的突出問題。當代中國社會被分化為不同的階層,不同階層之間既存在著共同利益、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命運,但也存在著一定差異,時常遭遇利益沖突、價值觀分化,甚至存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分裂,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立法機關如何以科學、民主的方式在不同階層之間凝聚最大限度的共識,如何以平等、合理的立場和方法去對待不同階段的立法博弈,使各個階層在邁進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既各盡所能,又各得其所,和諧相處。這是當代中國立法特別是重點領域立法中必須回答和解決的問題,也是需要法學界提供學理支撐的重點領域。

  張文顯教授指出,朱蘇力教授是學貫中西、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法學家,是中國法學界的思想權威,在法學諸多領域都有精深的學術造詣,其學術思想對中國法學理論體系貢獻巨大,對青年一代影響深遠。協(xié)同主講人是青年法學專家中的優(yōu)秀代表。希望兩代法律學人能夠在犀利的思想交鋒中深化對“社會分層與立法問題”的理論思考。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主持講壇

  本期創(chuàng)新講壇邀請的四位嘉賓是我國法理學界的著名專家學者,他們圍繞“社會分層與立法問題”各抒已見,有觀點交流,有思想碰撞,有相互回應,為在場聽眾奉獻了一場精妙絕倫、異彩紛呈的學術盛宴。

北京大學法學院朱蘇力教授主講

  朱蘇力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富有激情。他從馬克思主義的法律階級性出發(fā)討論立法問題,指出立法問題的實質是分配正義問題。經濟利益、社會權利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都會引起立法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引發(fā)的社會分層、利益分化、勞務分工等等,導致我國社會矛盾逐漸增加。他認為解決各種矛盾的根本辦法在于著力培養(yǎng)和創(chuàng)建現(xiàn)代中國人的“共同體”感,在立法中盡可能考慮“共同體”中所有人和所有群體的利益。

  關于如何構建政治、經濟、文化共同體,朱蘇力教授提出, 一要促進中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fā)展。經濟社會發(fā)展正在重構中國社會,同時也是凝聚共同體最強有力的保障。二要政治精英發(fā)揮作用。中國的政治精英作為立法者和政治行動者,必須履行自己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繼承傳統(tǒng)士大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傳統(tǒng),保持對國家、民族的忠誠,以開闊的視野去理解和應對社會分歧。三要法律人適度擴展知識面。法律人要把真正的學術貢獻和政治對策區(qū)分開,汲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文化中可傳承的精華。

北京大學法學院強世功教授協(xié)同主講

  強世功教授、鄭戈教授和趙曉力副教授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朱蘇力教授的演進行了補充和回應。

  強世功教授認為,朱蘇力教授的法律多元主義理論對法律社會學影響至深。解決我國當下的沖突,必須重視法律多元主義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法治新課題。這意味著中國的法治建構和國家治理已經超越了國家主權的疊加,意味著要把國家內部的法和國際法結合起來,也意味著要采用法律多元主義的范式,在國家法、國際法的層面上展開一個相互重疊、邊界模糊、有彈性的主權概念和多元主義的法律秩序。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鄭戈教授協(xié)同主講

  鄭戈教授認為,法律是一個社會能夠存在的底線規(guī)矩,不要把法律想象得過于美好、過于神圣,也不要奢望法律可以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社會分層問題只會在一個平面化或淺薄化的社會日益突出,而在一個承認自己歷史傳統(tǒng)的社會里則會柔化。今天的中國法治建設需要思考如何“使我們的過去有一個未來”的問題。

清華大學法學院趙曉力副教授協(xié)同主講

  趙曉力副教授認為,朱蘇力教授的演講是對“階層”概念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既未從馬克思或韋伯的角度劃分階級,也未按??碌睦碚搫澐蛛A級。他認為,構建超越利益的共同體,既要傳承歷史,也要面向未來。

會場一

  整場講壇不時爆發(fā)出陣陣表達欽佩的熱烈掌聲和傳遞共鳴的會心笑聲。四位專家以生動的社會現(xiàn)實闡釋了深刻的法治理論,以幽默輕松的語言討論了重大嚴肅的問題,以真誠坦率的交流回應了現(xiàn)場聽眾的疑問。講壇最后,王振民院長代表論壇組委會向四位專家頒發(fā)了紀念獎牌。

會場二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