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6 來源:南通市法學會 責任編輯:syx
? ? ? ? 今年以來,海安青年普法志愿者以群眾法治需求為導向,以打造志愿服務品牌為抓手,以法治惠民便民利民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積極參與縣域法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 ? ? ? 一、圍繞法治需求導向,提升基層法治宣傳實效
? ? ? ? 精準研判法治需求。充分發(fā)揮青年普法志愿者覆蓋廣、專業(yè)強的優(yōu)勢,精心打造立體化的法治需求征集體系。構建縱向到底的法律需求征集平臺,在全縣238個村居全面建立法治工作室,實施青年普法志愿者結對村居制度,發(fā)動746名政法干警、5892名網格員,匯總梳理基層群眾法律需求2000余條。構建橫向到邊的法律需求征集平臺,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責任制,從執(zhí)法司法一線獲取法治需求信息,開展“以案釋法”活動發(fā)布案例309件。構建線上線下一體的網絡法律需求征集平臺,累計收集整理群眾法律需求信息2380人次3806條,提供網上法律咨詢1832次,網下聯系解決涉法問題836件;繁榮法治文化供給。鼓勵和引導青年法學會會員、文藝團隊和民間藝人等社會力量,組織創(chuàng)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法治書畫、法治歌曲、法治故事、法治動漫、法治微電影等作品近2000件。發(fā)揮青年普法志愿者知識面廣、信息技術強的優(yōu)勢,廣泛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增強法治宣傳實效,開發(fā)“海安12348”和“小司說法”APP手機客戶端,聯動縣公安局“片警小花說事”、縣人民法院“智慧羊說法”,編發(fā)310期近千條法治信息,進一步增強了法治文化的感染力和滲透力;豐富法治宣傳渠道。連續(xù)成功舉辦十一屆法治文化節(jié),引導青年普法志愿者與來海專家學者,暢談法治文化,引領法治思維,迸發(fā)法治火花,通過法治書畫、攝影作品展,法治演講等系列活動,做到城鄉(xiāng)互動、社會聯動、群眾參與,海安法治文化節(jié)已經成為傳播法治聲音、凝聚法治共識的全民行動。依托縣書畫院、文化館和歌舞團等單位志愿者,建設100多個基層法治文化基地,同時推廣法治文化室、普法文藝小分隊等特色做法,豐富基層法治文化傳播途徑。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法治文化宣傳,推出融民間藝術與法治熏陶于一體的法治小品、快板等作品,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推動全民法治思維與法治行為方式的養(yǎng)成。
? ? ? ? 二、拓展法治建設內涵,加強志愿服務品牌建設
? ? ? ? 擔綱智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積極推動青年普法志愿者投身縣域法治建設主陣地,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主戰(zhàn)場。選拔十多名優(yōu)秀法學專業(yè)青年志愿者進入政府法律顧問團,參與重點項目、重大決策的專家論證和合法性審查程序,先后為131個重大項目、重大事項組織群眾聽證活動,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參與研發(fā)“法律在線”行政執(zhí)法人員培訓系統(tǒng),形成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法律知識學習教育培訓機制。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發(fā)展中的法律難題,報送課題申請27件,形成課題研究中期調研報告14個,為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組建平安法治志愿者聯盟,以青年普法志愿者為骨干,形成了非公企業(yè)法律服務團、勞動爭議法律服務中心、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團等專業(yè)化普法平臺和社會組織13個,注冊志愿者達3萬余人。先后為政府、企事業(yè)單位和村居學校提供法治培訓、法治宣傳、法律服務390多場次,以高素質的志愿者隊伍、項目化的活動推進方式和穩(wěn)定可靠的保障機制,全面構建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工作網絡基本覆蓋、服務力量遍布全縣的法治工作大格局;探索第三方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新機制,構建“1+X”矛盾糾紛法治化調處新格局,出臺文件明確第三方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范圍、途徑、權利和程序等16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廣泛發(fā)動法學會會員、律師和法律工作者中的青年志愿者,進駐法院立案庭、交通事故聯調快處中心、人社局等矛盾糾紛多發(fā)區(qū)域,建立第三方參與的門診式專業(yè)調處平臺。同時將第三方評審組意見書作為依法終結信訪程序的重要依據,將公共法律服務和法治宣傳教育貫穿矛盾糾紛調處全過程,有效緩解當事人抵觸情緒,壓降矛盾糾紛總量,6起疑難舊案得到妥善化解,相關經驗做法被中國法學會網站全文刊發(fā)推廣。
? ? ? ? 三、強化統(tǒng)籌推進力度,形成志愿服務長效機制
? ? ? ? 搭建工作指導平臺。進一步加強普法志愿服務工作組織力度,出臺《關于開展“愛祖國、學法律、創(chuàng)和諧”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方案》,細化基層行活動任務,落實服務對象和活動內容。依托平安法治志愿者聯盟平臺,建立專業(yè)的登記注冊和項目發(fā)布平臺,幫助志愿者根據專業(yè)特長認領崗位開展服務。通過編發(fā)簡報、微信公眾號、QQ群等方式,及時發(fā)布工作動態(tài)和階段性成果,進一步推動了基層行活動序時開展;整合各方社會資源。積極選拔優(yōu)秀青年政法干警和行政機關公務人員擔任骨干,組建本單位基層法治宣傳活動志愿者小組,根據自身職能和執(zhí)掌法律法規(guī),繼續(xù)深化法治宣傳“一月一主題”活動。從司法和重點行政執(zhí)法部門遴選出80名具有較強政治素質、豐富法律知識和良好口頭表達能力的年輕同志,組建縣普法講師團,打造法律宣講志愿者核心隊伍,常態(tài)化開展法治宣講和法治巡演進學校、進村居、進企業(yè)活動近百場次;構建獎懲激勵機制。出臺分級獎勵、多項并舉的獎懲激勵措施。日常管理和績效考評堅持“認可”、“尊重”為主的精神激勵機制,根據志愿者服務時間給予相應積分,每月動態(tài)排名并作為年度志愿者星級評定依據。積分排名靠前的志愿者,分別授予季度和年度金、銀、銅牌志愿者稱號。推行“廣泛”、“小額”物質激勵輔助機制,志愿服務積分可用于兌換小額日常生活用品。同時組織開展人際溝通、心理疏導等內部專業(yè)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強志愿者骨干隊伍培養(yǎng),有效豐富激勵模式,擴大激勵覆蓋,為全縣基層行活動進一步深入起到了幅射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