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地方法學會 》綜合報道
湖北省法學會召開市州法學會會長座談會

時間:2015-12-01   來源:湖北省法學會  責任編輯:att2014

?

不打折扣? 不講條件

確保縣(市、區(qū))法學會全覆蓋目標實現(xiàn)

  11月27日下午,湖北省委政法委、省法學會共同召開市州法學會會長座談會,傳達貫徹全國法學會會長會議精神和中政委[2015]23號、鄂政法[2015]43號文件精神,專題研究部署縣(市、區(qū))法學會建設問題。湖北省法學會會長鄭少三,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譚先振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彭方明主持會議。各市州和省直管市、林區(qū)法學會會長、常務副會長參加會議。

  會議前夕,湖北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昌爾對法學會工作專門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近年來,全省各級法學會在開展法學研究、服務法治實踐、加強法治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法治湖北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新形勢下,法學會組織、引領、推動法學研究的責任越來越重大,助推法治建設的任務越來越艱巨。希望全省各級法學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的決策部署,立足實際,發(fā)揮優(yōu)勢,主動作為,在服務法治湖北建設上進一步發(fā)揮好“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努力在法學理論研究、法治宣傳教育、法學平臺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推動湖北由“法學大省”向“法學強省”邁進。各級黨委、黨委政法委要切實加強對法學會工作的領導,把法學會建設作為法治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納入總體規(guī)劃,健全完善全省三級法學會組織體系,切實研究解決影響法學會建設的重大問題,積極為法學會開展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平臺、提供保障。

  湖北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譚先振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全省各級法學會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績。同時指出,湖北省縣(市、區(qū))法學會建設嚴重滯后,已成為法治湖北建設的“短板”,拖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后腿。這與湖北法學教育大省、法學人才大省、法學研究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要求大家一定要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要切實貫徹落實好中政委[2015]23號文件和鄂政法[2015]43號文件精神,盡快付諸行動,盡快改變落后局面。他強調(diào),縣(市、區(qū))法學會建設一定要落實政法委書記、法學會會長“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機制。政法委書記要把這項工作視為一項政治責任,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積極發(fā)揮好第一責任人的作用。他重申:一是今年年底前,各市州都要完成新建2個縣(市、區(qū))法學會的任務,明年力爭實現(xiàn)“全覆蓋”的目標。二是各級黨委政法委要把法學會工作與政法各項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落實。從今年開始,市縣法學會建設已納入全省法治建設考核指標體系,沒有達到規(guī)定標準的將會被扣分。三是政法委要協(xié)調(diào)有關部門積極幫助解決法學會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鄭少三在講話中指出,加強縣(市、區(qū))法學會建設,是牢牢把握中央確定的新時期法學會工作總基調(diào)的根本保證,也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法治工作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總要求的重大舉措,更是法治湖北走在全國前列的迫切需要。全省各級法學會要按照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中央政法委《關于轉發(fā)的通知》的規(guī)定和省委、省委政法委領導同志的要求,把明年力爭實現(xiàn)縣(市、區(qū))法學會“全覆蓋”作為一項硬任務,扎實推進,務求實效。他強調(diào),一要學習借鑒外省法學會的先進經(jīng)驗和做法;二要選好工作的切入點,力爭有為、盡心而為、盡力而為,在促進縣(市、區(qū))法學會建設“全覆蓋”的基礎上,切實把法學會工作開展好,做到“有為”、“有位”。工作中,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法治湖北建設不斷作出新貢獻。

  彭方明指出,先振書記和少三會長的重要講話,站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的政治高度,站在鞏固和提高法治湖北建設基礎性工作的戰(zhàn)略高度, 精辟闡述了加強縣(市、區(qū))法學會建設的重大意義、方向目標和基本要求。各地要傳達貫徹好這次會議精神,盡快向市州委書記作好匯報,并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今年12月底以前,各市州法學會要拿出所屬縣(市、區(qū))成立法學會的時間表和工作方案,并跟蹤督辦,確保此項工作有序推進。

  在座談討論中,各地交流了2015年工作情況和2016年工作打算。表示一定要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切實推動縣(市、區(qū))法學會建設,力爭明年“全覆蓋”目標的實現(xiàn)。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wǎng)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