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7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編輯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姜偉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理論創(chuàng)新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核心要義性質的重要論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提高全面依法治國能力和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雹僦v話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努力方向、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黨中央確定的全面依法治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目標和總抓手,是一個貫通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各環(huán)節(jié),涵蓋理念、機制、實踐各領域,包括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的系統(tǒng)工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雹谌绻刹桓吨T實施,再好的法律也成了“稻草人”。法治實施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點,涉及行政機關的法律執(zhí)行、司法機關的法律適用、社會各界包括普通公民的法律遵守。法治實施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法治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加快建設包括憲法實施和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確保憲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雹?/span>
司法是法治實施體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司法救濟是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保障。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是國家為保證憲法法律統(tǒng)一正確實施的制度設計,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司法服務的“窗口單位”,既處于化解矛盾、定分止爭的第一線,又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健全確保法律有效實施的司法體系。
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改革要求
我們黨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帶領全國人民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黨中央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確立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堅決破除束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決法治領域的突出問題,根本途徑在于改革?!雹軓膶嵺`來看,人民群眾對執(zhí)法亂作為、不作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見比較集中,這要成為我們厲行法治的聚焦點和發(fā)力點。公正司法事關人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事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要更好堅持黨的領導、更好發(fā)揮我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凡是符合這個方向、應該改又能夠改的,就要堅決改;凡是不符合這個方向、不應該改的,就決不能改。
習近平法治思想關于司法改革的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一是指明了黨的領導是司法改革的根本保證?!包h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和政治優(yōu)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必須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進行,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雹荻侵该髁巳嗣駶M意是司法改革的根本標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說一千道一萬,要由人民來評判,歸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雹奕侵该髁酥袊缆肥撬痉ǜ母锏恼_道路?!八痉ㄖ贫仁巧蠈咏ㄖ闹匾M成部分,我們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⑦四是指明了公平正義是司法改革的價值追求?!肮秸x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jiān)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雹辔迨侵该髁私∪贫仁撬痉ǜ母锏闹匾U稀!耙罨ㄖ晤I域改革,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zhí)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目標,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雹崃侵该髁俗裱?guī)律是司法改革的科學根據?!巴晟扑痉ㄖ贫取⑸罨痉w制改革,要遵循司法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體現(xiàn)權責統(tǒng)一、權力制約、公開公正、尊重程序的要求?!雹馄呤侵该髁司劢箚栴}是司法改革的工作導向?!皢栴}是工作的導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要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八是指明了監(jiān)督權力是司法改革的重點任務。“要健全政法部門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通過完善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嚴肅的責任追究機制,加強對執(zhí)法司法權的監(jiān)督制約,最大限度減少權力出軌、個人尋租的機會?!?九是指明了于法有據是司法改革的基本要求。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胺矊僦卮蟾母镆诜ㄓ袚枰薷姆傻目梢韵刃薷姆?,先立后破,有序進行。有的重要改革舉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權的,要按法律程序進行?!?十是指明了統(tǒng)籌有序是司法改革的工作方法?!八痉w制改革事關全局,要加強頂層設計,自上而下有序推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結合不同地區(qū)、不同層級司法機關實際情況積極實踐,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司法體制改革的政治立場、正確道路和規(guī)律特點,為司法體制改革指明了正確方向和科學指南。我們要學思踐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司法改革的重要論述,自覺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改革,堅定不移地將黨中央的改革部署落地見效,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二、人民法院持續(xù)鞏固司法改革的實踐成效
我國司法改革始于20世紀90年代。自1999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連續(xù)編制五個“五年改革綱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司法體制改革進行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提出一系列司法體制改革舉措,任務之重、范圍之廣、力度之大、進展之快、成效之好均前所未有。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訴訟不便、司法不公等問題,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全面發(fā)力、多點突破,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積厚成勢,取得了顯著成效,做成了一批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都沒有做成的大事難事,人民法院的司法事業(yè)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fā)生了整體性變革、實現(xiàn)了系統(tǒng)性重塑。以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司法管理體制已經建立,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審判權運行機制基本形成,以防范冤假錯案為重點的人權司法保障機制逐步健全,以規(guī)范司法權為目標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正在完善,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程序體系不斷健全,以便民利民為宗旨的訴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以司法人員分類管理為基礎的職業(yè)保障制度已經形成,以網絡司法為標志的智慧法院建設深入推進。通過全方位、深層次改革,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更加有力,司法權力運行新機制更趨完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續(xù)。立案登記制改革,徹底終結了困擾普通百姓的“立案難”問題。積極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牽引的配套改革,有效緩解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訴訟難”問題。建立社會聯(lián)動懲戒機制,基本解決了社會各界詬病的“執(zhí)行難”問題。“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轉型升級,大大減輕了當事人“訴訟累”問題。健全預防和糾正冤假錯案機制,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糾正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張氏叔侄案等重大刑事冤錯案62件126人。
本文通過一組數(shù)據,說明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的實踐成效。全國法院工作人員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1萬人增加到現(xiàn)在的35萬人,其中法官從6萬人曾增加到21萬人。經過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和員額制改革,目前,法官穩(wěn)定在12萬人左右,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比例分別為35%、49%、15%左右。改革開放以來,法院受案數(shù)量持續(xù)攀升,從1978年的50萬余件,大幅上升到2021年的3000萬余件,與人員增長3倍相比,案件數(shù)增長了60倍。全面實行司法責任制改革后,全國法院一線審判力量增加20%以上,人均辦案數(shù)量增長20%以上,結案率上升18%以上,一審服判息訴率提高10%以上。在受理案件數(shù)量快速上升的情況下,全國法院結案率持續(xù)上升。近三年結案數(shù)均超過當年新收案件數(shù),2018年結收比100.46%,2019年為100.94%,2020年為101.49%,表明舊存案件數(shù)逐年減少。2021年全國法院結案數(shù)首次超過3000萬件。近年來,涉法信訪總量、涉法進京訪總量呈下降態(tài)勢,2018年同比分別下降0.5%、3.4%;2019年分別下降10.5%、40%;2020年分別下降16%、71.8%??紤]疫情因素,2021年同比略有上升,但信訪總量、進京訪仍然低于2019年。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的規(guī)模效應已經顯現(xiàn),審判執(zhí)行態(tài)勢穩(wěn)中向好,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對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贊成率屢創(chuàng)新高,2015年超過90%,2020年、2021年、2022年均超過96%。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huán)境。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全球營商環(huán)境報告》,評價民商事司法制度與法院工作質效的“執(zhí)行合同”指標,中國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5。其中,體現(xiàn)司法制度與工作機制的“司法程序質量”指數(shù),中國連續(xù)兩年排名全球首位,被評價為這一領域的“全球最佳實踐者”。
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關于司法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推出的系列司法改革舉措是切實可行的。人民法院曾經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通過深化改革正逐步得到有效解決,司法工作呈現(xiàn)出良性發(fā)展的態(tài)勢??偨Y我國司法改革的經驗,最根本的就是,始終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始終堅持走遵循司法規(guī)律與立足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改革之路,確保司法改革依法有序、積極穩(wěn)妥推進。
現(xiàn)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已經逐步顯現(xiàn)。我國司法的三大成就被世界同行視為中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標志性成果,被譽為中國法院的“靚麗名片”。
一是中國的司法公開力度史無前例。沒有公開則沒有正義。2013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一體部署推進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zhí)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建設,讓司法公正看得見、可監(jiān)督、能評價。中國司法公開的規(guī)模和質量在世界范圍內力度最大、進步最快、在線程度最高。我國法院早在2003年已經開始庭審網上直播,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曾對本院庭審過程進行了網絡直播。2016年開通的中國庭審公開網,截至2022年1月20日,直播庭審超過1737萬場次,訪問量超過446億次,有的案件點擊人數(shù)達1億多人次。2014年上線的中國裁判文書網,已公開裁判文書超過1.29億篇,訪問量突破793億次,用戶覆蓋2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是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資源庫?!巴徶辈?裁判文書上網”是互聯(lián)網時代司法公開最集中、最徹底的方式,表明中國法院接受社會監(jiān)督的高度自覺和公正司法的充分自信。
二是中國的訴訟服務體系獨樹一幟。我國各級法院的全稱是人民法院,充分彰顯司法為民的宗旨。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創(chuàng)建了中國特色定分止爭新模式,將立案、調解、速裁快審、委托鑒定、送達等面向群眾的訴訟服務事項,提供一站式集約服務,讓老百姓走進一個服務場所、通過一個網絡平臺,就能基本解決來法院訴訟的所有問題,最大限度消除當事人訴訟不便,人民群眾滿意度評價超過95%。訴訟服務向網上延伸,實現(xiàn)訴訟服務全年無休,24小時“不打烊”。訴訟流程已從現(xiàn)場辦向“網上辦”“掌上辦”轉變,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群眾“打官司”可以一次不用跑。各級法院訴訟事務做到“全程網辦”,半數(shù)以上案件當事人“自助立案”,律師服務平臺四成以上立案申請在8小時外非工作時段提交。
三是中國的智慧法院建設全球領先。2016年是中國智慧法院建設元年。我國法院與時俱進地應用數(shù)字化技術,充分發(fā)揮信息科技智能化、精準化、可視化等特點,構建“網絡化”法院,全國3500多家法院實現(xiàn)“一張網”辦公辦案;構建“陽光化”法院,建成審判流程、庭審直播、裁判文書、執(zhí)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構建“智能化”法院,研發(fā)一系列智能審判輔助系統(tǒng)。2017年,我國在世界上首設互聯(lián)網法院、移動微法院,在線訴訟從PC端向移動端延伸。凡到中國法院考察的各國(包括歐美國家)最高法院大法官和地方法院法官,對中國已實現(xiàn)的四級法院網絡覆蓋、智能應用深感震撼,普遍認為在他們國家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迫于結案壓力,于2020年5月4日首次嘗試使用“電話會議方式辯論”。而在中國,電子訴訟、在線審判已是常態(tài)。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法院工作沒有按下“暫停鍵”,維護公平正義不止步。2020年1月至6月,全國法院新收案件1320萬件,已結1080萬件,收結比與上年同期持平。在疫情最為嚴重的2020年2月3日至7月3日期間,法院網上立案280萬件、網上開庭44萬次、網上調解129萬件,同比分別增長46%、895%和291%,電子送達848萬次。智慧法院實際是再造一種新的司法形態(tài),促進司法質量變革和訴訟效率變革,推動訴訟理念重塑、模式重構、流程再造。我國網絡司法逐步從技術應用、機制探索向規(guī)則治理轉變。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guī)則》《人民法院在線調解規(guī)則》,構建“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線上線下雙軌并行、有序銜接的司法新模式。在線訴訟將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訴訟模式,智慧法院的法理表達就是數(shù)字正義。數(shù)字正義是更加精準的正義、更加普遍的正義,我們將努力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
三、堅定不移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法治建設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同時也要看到,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我國的法治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仍然任重道遠。實踐證明,司法領域尚存的一些突出問題,恰恰是司法體制改革不徹底、不到位所致,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也不可能通過一輪改革就全部破解。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把握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要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定不移將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向縱深推進。
目前,司法體制改革由點向面拓展,由易向難挺進,由分向合轉變,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邁入系統(tǒng)集成、制度規(guī)制的新階段,改革的復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突出。我們必須精準聚焦改革進程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從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改起,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著力在破難題、強弱項、補短板上下功夫,推動改革政策系統(tǒng)集成、協(xié)同高效,注重制度創(chuàng)新緊密配套、互相銜接,確保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落地見效。
一是聚焦公正效率的價值取向,著力構建科學規(guī)范、權責一致、公正高效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圍繞司法權運行新機制,深化配套改革,著眼影響司法公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著力破解審判責任不實、監(jiān)督管理不力、裁判尺度不統(tǒng)一、懲戒機制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堅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做到有序放權、有效監(jiān)督,加強新型辦案組織建設,進一步健全權責明晰、監(jiān)管有力、規(guī)范有序的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圍繞定分止爭的司法功能,深化配套改革。近年來,全國法院案件數(shù)量保持增長勢頭,人案矛盾在一定范圍內客觀存在,這一態(tài)勢若長期存在,將會影響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提升。人民法院要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積極推進“分調裁審”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實現(xiàn)訴調對接,推動構建“社會調解優(yōu)先,法院訴訟斷后”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讓人民群眾解決矛盾糾紛更方便、更快捷,切實發(fā)揮司法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作用。圍繞公正與效率的有機統(tǒng)一,深化配套改革。繼續(xù)推進立體化、多層次訴訟程序體系改革,實現(xiàn)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用少數(shù)法官辦理占比約80%的簡單案件,用多數(shù)法官辦理占比約20%的復雜案件,形成“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的司法格局,及時有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在各類訴訟程序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強化程序保障機制,對于適用速裁程序、簡易程序的簡單案件,必須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更加注重權利保障和案件質量,絕不能以減損權利、犧牲公正換取訴訟效率。
二是聚焦“共同富?!钡谋举|要求,健全覆蓋城鄉(xiāng)、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人民法院要通過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有效破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與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不適應之間的矛盾,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訴訟服務和司法保障。在司法領域,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之事,就是如何暢通權利救濟渠道,及時有效地維護合法權益。人民法院必須聚焦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性的司法需求,以提升訴訟體驗、消除訴訟不便為導向,推動訴訟服務立體化、全方位轉型升級,推動訴訟服務線上線下功能互補、有機結合,推動訴訟事項跨層級聯(lián)動辦理、跨區(qū)域遠程辦理,實現(xiàn)訴訟服務“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根據不同當事人的需求,提供多途徑、高效率、低成本的糾紛解決方案,努力提供覆蓋城鄉(xiāng)的同質化訴訟服務。推動司法服務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家庭,更加注重向欠發(fā)達地區(qū)傾斜,向農村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創(chuàng)新預約立案、“夜間法庭”、上門辦案。在山高路遠的偏僻地區(qū),通過馬背法官、車載法庭、背簍法官,送法上門、進戶服務,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及時解決糾紛。對不會使用電子設備的群眾提供指導服務,幫助解決“數(shù)字鴻溝”,依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努力實現(xiàn)改革更加惠民、司法更加親民、訴訟更加便民,讓各類當事人都能親歷司法的過程,感受正義的裁判,享有同質化的司法服務,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三是聚焦監(jiān)督權力的客觀需要,積極構建審判權力運行全流程、自動化、可視化的智能化管理監(jiān)督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抓緊完善權力運行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堅決防止執(zhí)法不嚴、司法不公甚至執(zhí)法犯法、司法腐敗?!?強調“要遵循司法規(guī)律,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現(xiàn)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數(shù)字化技術嵌入法院辦案系統(tǒng),可以直接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形成規(guī)范化的辦案流程,鞏固司法改革成效。傳統(tǒng)司法拍賣曾經是腐敗易發(fā)多發(fā)的高危領域。自2016年實行網絡司法拍賣以來,有效祛除權力尋租空間,實現(xiàn)了拍賣環(huán)節(jié)零投訴、零違紀的效果。人民法院要加強智慧數(shù)據中臺建設,建立以辦案節(jié)點為依托的司法信息全流程監(jiān)管模式,推動監(jiān)督管理由人盯人、層層審批向全院、全員、全過程的實時動態(tài)監(jiān)管轉變,運用大數(shù)據分析技術,優(yōu)化節(jié)點監(jiān)控、風險提示、瑕疵預警等功能,形成審判監(jiān)督管理閉環(huán),實現(xiàn)案件節(jié)點可查詢、進程可預期、全程可追溯,確保司法各環(huán)節(jié)、全過程在有效監(jiān)督下運行,強化對司法質效的整體把控和常態(tài)管理。加強技術集成應用,優(yōu)化智能輔助系統(tǒng)建設,建立全國法院乃至全社會通用的統(tǒng)一類案檢索數(shù)據平臺,推動類案檢索平臺與統(tǒng)一法律適用機制有機融合,逐步實現(xiàn)類案快速檢索、報告自動生成、類案精準推送等智慧功能,推動智慧法院從技術應用向規(guī)則治理和制度構建邁進,增強司法改革成效,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
四是聚焦健全制度的目標指向,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新時代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建章立制的任務更重,我們要深刻把握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的新要求,以改革的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把健全司法制度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善于通過完善法律固化改革成果,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wěn)定、更管用的法律制度體系。對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司法改革舉措,要及時將體制性、機制性、政策性創(chuàng)新轉化為法律制度設計,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例如近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確認了法官員額制、司法責任制的改革成果,吸納了經立法機關授權試點的刑事速裁、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的實踐成果,健全了多層次訴訟程序體系。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通過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人民法院有能力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推動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司法制度的政治優(yōu)勢、制度優(yōu)勢切實轉化為司法效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