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22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效與經驗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徐顯明
尊敬的王樂泉會長,陳冀平書記,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我想講三句話:第一句,為中宣部和中央電視臺做一個廣告。從昨天晚上開始,六集《法治中國》開播。該政論片實際是由中央政法委策劃的。昨天晚上是第一集:《奉法者強》,講的是我們?yōu)槭裁催x擇法治以及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第二集是《大智立法》,講的是民主立法、科學立法以及破解立法體制的難題;第三集是《依法行政》,講的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一系列成就;第四、第五兩集是《公正司法》,主要是總結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的經驗和成效;最后一集是《全民守法》,講的是普法、法治信仰和社會治理。四、五兩集已把剛才主持人命題的內容總結得很系統、很全面了,兩集共88分鐘,大家看完這兩集獲得的收益一定會大過我十分鐘演講的內容,故此,我不再講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效與經驗,而是想講一下《公正司法》片子中沒有的內容,這就是第二句話——怎樣認識司法體制改革,和第三句話——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
怎樣認識司法體制改革?以我這幾年從事司改工作的學習和體會,我認為十八大之后的司法體制改革有四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個特點,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或者說是政治體制改革在法治領域中的展開。為什么把司法體制改革當作政治體制改革?最主要的根據是司法體制改革涉及到司法制度與黨的關系,涉及到司法制度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對黨與法治的關系作了一個非??茖W的概括,我的總結是:“一個根本”“兩個必須”“三統一”“四善于”,最后落在法治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即黨領導立法,黨保證執(zhí)法,黨支持司法,黨帶頭守法?!包h支持司法”是黨在處理與司法權關系時的最新和最科學的表述。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用“支持”而不用“領導”,其科學性就在于這是在落實憲法中保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原則。為什么司改的關鍵性舉措中要出臺對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插手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制度,目的也在于約束住“關鍵少數”從而支持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處理黨、國家機關、領導干部與司法的關系,這是政治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司法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司法體制改革就是政治體制改革。
第二個特點,司法體制改革是頂層設計的改革,頂層到什么程度?一定要跳出司法看司法體制改革。我覺得至少要有三跳。第一跳要跳出司法而跳到法治的高度,把司法放在整個法治的所有環(huán)節(jié)中觀察,司法只是法治體系中的一環(huán)或者一部分。第二跳要跳出法治看司法體制改革,跳到哪里?跳到政治制度的高度上,要從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需要上來設計司法體制改革。這還不夠,第三跳要跳到從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的高度,即從“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去設計司法體制改革。此次司法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設計和推動的全局性改革,已完全不同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自身為某些機制完善所進行的改革。這次改革的項目中,既有政治的內容,也有經濟、社會、文化的內容,還有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內容。
第三個特點,此次司法體制改革是在進行公權力和公權力之間關系以及功能職能的重新配置?!皟筛摺弊晕彝七M的“二五”“三五”改革,都無法觸動外部權力與外部關系。此次改革,最核心的是觸動了權力關系,有的甚至是在革自己的命,是在打破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十八屆三中、四中兩次全會涉及到司法體制改革內容總共129項,這么多的內容幾乎件件都涉及到公權力和公權力之間的關系。體制改革一定要重新調整公權力和公權力的關系。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如人民檢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制度改革,在一個法庭上大家可以看到一種從未見過的現象:有審判權的存在,有作為被告人的行政權的存在,還有作為起訴者的檢察權的存在。這在中國過去的權力格局中是不曾有過的。這項制度的改革使得在同一個法庭上三種公權力在交織。交織的結果一定會涉及到我們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新認識,這就是體制改革。何謂改革要于法有據?其實這也是一個成功范例。第一步,由中央進行頂層設計;第二步,由立法機關進行試點授權;第三步,在一定范圍內試點先行;第四步,進行試點經驗總結,向人大作出報告;第五步,將改革經驗上升為法律,即修法成制;第六步,結束試點,依法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一項新的制度就此誕生。又如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又如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改革,又如人財物省級統管的改革,又如審執(zhí)分離的改革等,這些都是在重新調整公權力關系及其職能。
第四個特點也是很重要的,體制改革一定要涉及到公權力和公民權利關系的重新調整。這一系列的改革都使得公民的各項權利尤其是訴訟權利得到保證和擴大。比如說立案制改革就涉及到公民的訴權,由審查制改為登記制,約束了人民法院審查權的任性,縮小了公權力,但在擴大公民權利。又如司法公開,把司法權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擴大的就是公民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又如人民陪審員制度、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改革,擴大的就是公民的司法參與權。體制改革最終的結果必定使公民的權利逐步地擴大,使其與國家權力形成正當的比例關系。
以上四點就是此次司法體制改革的四個鮮明特點。
第三句話,我們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在哪里?關于改革的目的,上午在張翔教授的演講中已被涉及。我想強調的是,改革的總目標兩句話要放在一起講,第一句話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第二句話才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倳浺辉俑嬲]大家這兩句話不能分開,第一句更重要。所以司法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是要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即要使我們的司法制度在改革后能夠在世界范圍內更具先進性、文明性和競爭力,也就是要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司法文明。第二層就是要扭住提高司法公信力這個根本??倳浽浿v過,這是判斷司法體制改革成功與否的根本尺度,司法公信力提高了改革就成功了,司法公信力沒有提高改革就失敗了。第三個目標就是要恢復和遵循司法規(guī)律。過去我們的很多關起門來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扭曲了規(guī)律,有一些所謂的改革已經成為今天改革的對象,所以這次的改革就要使司法權的運行再回到規(guī)律上。如司法責任制的四項改革就是要去司法的行政化和地方化。第四個目標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法官、檢察官隊伍,員額制改革、國家統一法律職業(yè)資格制度改革直接指向這個目標。這個目標需要若干年之后才能檢驗出來。
以上四項就是我所理解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我們在設計各項改革任務時就是圍繞這四個目標而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