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頁 》現(xiàn)任領導 》領導活動--張文顯
張文顯副會長出席“法學范疇與法理研究”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8-07-25   來源:研究部  責任編輯:fml

  2018年7月20日至21日,“法學范疇與法理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長春吉林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法學學部共同指導,由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全面依法治國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法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法制與社會發(fā)展》編輯部、《當代法學》編輯部共同主辦。

  會議以紀念1988年“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召開三十周年為契機,回顧并全面系統(tǒng)總結了三十年來法學基本范疇研究的新成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深化法學范疇研究,將法學范疇研究與法理研究緊密結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1988年“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的部分與會代表、法學界老中青三代法理學者及部門法學者110余位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蔡立東教授主持,全國政協(xié)委員、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監(jiān)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徐顯明教授,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法學學部召集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張文顯教授為開幕式致辭。信春鷹、李放、齊海濱、張乃根、李淳等1988年“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的參會學者,為本次大會發(fā)來了書面致辭。

  楊振斌書記代表吉林大學,熱烈歡迎參加“法學范疇與法理研究”學術研討會的與會代表,感謝會議指導單位的信任支持。在發(fā)言中,楊振斌書記介紹了吉林大學和吉林大學法學學科的情況,回顧了1988年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的重要意義和杰出貢獻,他指出,本次會議的召開,必將對吉林大學法學學科乃至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徐顯明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思維創(chuàng)新是各種形式創(chuàng)新中最為難得的,而思維創(chuàng)新的前提條件的是尋找新的邏輯起點。三十年前的“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確立了權利義務作為法學基本范疇,為中國法理學研究的尋找到了新的邏輯起點,開辟了中國法學研究的新紀元。今天在紀念那場經典盛會的同時,我們還應該面向未來,繼續(xù)思考并尋找新時代中國法理學的新的邏輯起點。為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四點:第一,要推進中國法理學的學理化,把法的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以學理的形式科學地表達出來;第二,要實現(xiàn)法理學的本土化,對中華法律文化中最優(yōu)秀的部分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實現(xiàn)我們自己的話語體系;第三,要實現(xiàn)法理學的大眾化,如果我們提煉的這些法學核心概念能夠為人民群眾所掌握的話,中國法治的力量就是無窮的,中國法治的建設動力和發(fā)展速度都會發(fā)生質的變化;第四,要實現(xiàn)法理學的實踐化,把我們的研究成果變成我們法治建設的實踐。面向未來,以上述“四化”作為新的起點和方向,中國法理學將對中國法治作出更大貢獻。

  張文顯教授在致辭中將本次會議的主題詞概括為“紀念”、“深化”、“對接”。第一個關鍵詞是“紀念”,紀念“全國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30周年。三十年前的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其增強了中國法學界的范疇意識、理論意識、體系意識,促成了法學研究范式的變革,推進了法律觀、法學觀、法治觀的升華,助推了法學和其他學科的學術對話,具有重大的意義。第二個關鍵詞是“深化”,深化法學范疇研究。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亟需深入開展法學范疇研究。1988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和法治改革實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全面推進和拓展,新情況、新經驗、新觀點、新話語需要有新范疇去概括、去凝練;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出現(xiàn)必然產生大量的新概念新范疇,也必然需要凝練出新的概念和范疇。此外,法學方法論的進步引發(fā)對傳統(tǒng)法學概念的重新解讀,對西方法學的一些概念范疇也需要進行必要的審視。在深化概念范疇研究的過程中,有的概念范疇被凈化、有的被擴容、有的被重新解讀,也有更多的概念范疇有待于科學化、精致化、邏輯化、體系化。第三個關鍵詞是“對接”,本次會議把范疇研究與法理研究放在一個主題之內,體現(xiàn)了主辦方推進兩個研究對接的設想。這種對接有客觀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法理就是一個法學的基本范疇,法學的基本范疇有很多,法律、法治、法理可以說是最基礎、最統(tǒng)領的范疇。從法律到法治再到法理,體現(xiàn)了法治現(xiàn)代化和法學科學化的實踐邏輯、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一致性。二是,法理研究與其它范疇研究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法理賦予其他法學概念人文意蘊和科學精神,揭示其時代意涵,可以說,是法理范疇潤養(yǎng)著其它范疇,使其更具理性和德性。同樣,其它法學范疇的深入研究也必然會豐富法理范疇的內涵,使法理范疇更具認知基礎和實踐基礎。三是,法理研究的范圍十分廣泛,深入的法理研究在每一個領域都會創(chuàng)造出、引導出更多的新范疇。四是,通過法學范疇與法理研究的對接,促進以權利為本位向以法理為中心的法學理論躍升,對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的構建無疑有著進步意義。

  為了使本研討會獲得預期的目標,張文顯教授認為,本次會議的學術規(guī)范或者說會風會貌應該體現(xiàn)為四個關鍵詞,即:開放(論域是開放的)、自由(思想是自由的)、多元(方法是多元的)、求真(目的是純粹的)。以此,為中國法學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為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現(xiàn)代化的進程,凝聚更多真理、更多智慧、更多共識。

  大會報告由“法學范疇研究與新時代中國法學”、“法理學核心概念與法學概念體系”、“法理與法理學”三個主題單元組成,并以“權利范疇與權利本位”、“法理與法治”、“法學范疇的實踐維度”、“法學理論與前沿方法”為主題分別設置了分論壇。會議氣氛熱烈,與會學者為共同推進法學范疇研究和法理研究、構建中國特色法學理論體系和法理話語體系,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

  大會報告第一單元的主題為:法學范疇研究與新時代中國法學。本單元由張文顯教授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監(jiān)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徐顯明,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院院長、江蘇省人大工作理論研究會會長公丕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景文,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舒國瀅,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高其才,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席教授沈國明,康奈爾大學法學院 Anthony W. and Lulu C. Wang 中國法講席教授於興中,作了主題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林,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馬新福作評論。各位學者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新時代的中國法理學”、“中國法理學探索的三個階段”、“1978-2018:走向實踐的中國法理學”、“從法學范疇的討論看中國法學的走向”、“建設中國的法理學”、“建設滿足制度創(chuàng)新需求的法學”、“法理的核心思想、關聯(lián)概念與基本規(guī)定性”等議題作了深入研討。

  大會報告第二單元的主題為:法理學核心概念與法學概念體系。本單元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特聘教授葛洪義主持。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鄭成良,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張恒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季衛(wèi)東,上海師范大學光啟學者特聘教授劉作翔,天津大學法學院教授孫佑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保生,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胡玉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謝鴻飛,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研究員王偉國,作了主題報告,國家檢察官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石少俠,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姚建宗作評議。與會者圍繞“權利本位與社會本位的關系”、“論權利本體”、“全球化時代的正義標準之芻議”、“法源的誤用”、“權利、義務與責任共同體”、“中國證據(jù)制度轉型:從義務本位向權利本位的回歸”、“法學基本范疇與法理學研究體系”、“法學概念的類型化技術:以“權利”為例”、““法學概念的類型化技術:以“權利”為例”、“作為法學新范疇的黨內法規(guī)”等議題作了深入研討。

  大會報告第三單元的主題為:法理與法理學。本單元由中國法學會研究部主任李仕春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景文,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孫莉,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嚴存生,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宋方青,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汪習根,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子正,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孫育瑋,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副教授王奇才作了主題報告,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楊宗科、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馬新彥作評議。與會者圍繞“中國法理學探索的三個階段”、“法與道德關系在法理學教材中的表達與置放”、“作為人的價值的法的價值”、“法理之于立法的意義與功能”、“權利本位的內在分化及其治理——新時代權利范疇的矛盾辨思、“法理的含義與意義”、“關于‘法學基本范疇與法理’的思考”、“新時代的法理學教材”等議題作深入研討。

  第一分論壇的主題為:權利范疇與權利本位。本單元由河海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春福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景輝、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尹奎杰、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擁軍、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振、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鐳、吉林大學法學院講師蔡宏偉、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趙勇、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鄭智航、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胡興建作了主題報告,評議人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當代法學》常務副主編李建華,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志鵬。與會者圍繞“權利的規(guī)范力:一個對利益論的批判”、“談權利的建設性”、“權利本位的時代價值與中國意義”、“三十年來——權利本位論的內涵澄清與理論建構”、“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總量等值命題辯議”、“中西方權利理論之比較研究及其前提批判”、“返本開新:民本傳統(tǒng)與權利本位”、“權利話語個人主義方法論的檢討與重整”、“中西比較研究背景下的權利話語”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第二分論壇的主題為:法理與法治。本單元由云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高巍主持。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林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柏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尤陳俊、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豐霏、中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楊清望、濟南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錢繼磊、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陳翠玉、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博士后郭曄、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博士生郭棟作了主題報告,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焦寶乾,吉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制與社會發(fā)展》副主編苗炎作評論。與會者圍繞“法治的形式與實質”、“法理學如何面對當代中國法治”、“從概念史研究進路看中國的法學基本范疇”、“‘法理’概念的意義”、“法理中國的提出及其對法治中國的新發(fā)展”、“法學基石范疇的再思考”、“古代‘法理’生成考釋”、“新時代首次修憲的法理基礎”、“從權利本位到法理中心——中國法學基本范疇研究:1988-2018”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第三分論壇的主題為:法學范疇的實踐維度。本單元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周江洪主持。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立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彭誠信、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任喜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楊貝、吉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紅臻、中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紅霞、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講師瞿鄭龍、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講師章安邦作主題發(fā)言。評議人為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胡玉鴻、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曹險峰。與會者圍繞“論權利的行使”、“論化解權利沖突的規(guī)范路徑”、“范疇研究與中國憲法學的轉型升級”、“論案件事實的四個層次”、“經濟法哲學:經濟法的 ‘法理’表達”、“論社會整體利益”、“作為一個概念的‘法律制度’:概念化和問題化”、“論作為基石范疇的司法權內涵——探尋‘司法權’的‘最大公約數(shù)’”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第四分論壇的主題為:法學理論與方法前沿。本單元由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陳云良主持。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馬長山、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周尚君、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趙駿、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濤、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郭忠、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熊文聰、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博士生江秋偉、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宋堯璽、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博士后謝郁作主題發(fā)言,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杜宴林、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王凌皞作評論。與會者圍繞“智能互聯(lián)網時代的中國法學自主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學的三次思想跨越”、“人工智能對國際法的挑戰(zhàn)與機遇”、“刑法解釋如何走進社會生活:從法理思維的視角”、“法律指引為何失效”、“雙重誤讀:知識產權特殊性反思”、“價值的司法適用及方法——以法院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為對象”、“公民權與社會團結的關系研究”、“法的價值之普遍性何以可能”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7月21日上午,“法學范疇與法理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長春閉幕。閉幕式由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教授主持。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院院長公丕祥作學術總結,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李林作閉幕講話,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蔡立東作閉幕致辭。

  公丕祥教授從1988年“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的歷史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理學40年發(fā)展的基本估計、新時代中國法理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一步深化法學范疇研究、大力推動法理研究、加強法學范疇研究與法理研究的對接等六個方面,對本次會議作了學術總結。公丕祥教授認為,1988年“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是當代中國法理學發(fā)展歷史進程中的一段傳奇,是新時期中國法理學轉型變革的一個具有標識性的重大法學事件;本次會議對于凝聚“以法理為中心”的學術共識,推動法理學與部門法學的法理研究,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深厚堅實的學理支撐,必將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學術影響。本次會議高端謀劃、準備充分、交流深入、凝聚共識,是一次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學術活動,實現(xiàn)了開放、自由、多元、求真的學術討論規(guī)范要,必將成為新時代中國法理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程的一個極為鮮明的學術標志。

  李林教授就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中國法理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法理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五個面向、中國法理學研究的指導思想等,作了四點評價。李林教授充分肯定了1988年長春“法學基本范疇”研討會敢于擔當、敢于突破、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長春會議30周年,本次會議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超越自我、推動法理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引領中國法學走向未來為己任的學術精神。中國法理學者要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時代中國法理學為使命,共同致力于法理學重大基本理論問題和重大法治實踐問題研究,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理學發(fā)展道路。

  蔡立東教授代表吉林大學法學院作閉幕致辭。

  張文顯教授指出,本次會議必將在中國法學史上留下深刻印記,每個參會者都是歷史印記的創(chuàng)作者。最后,張文顯教授宣布“法學范疇與法理研究”學術研討會成功閉幕。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