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06 來源:法學期刊研究會 責任編輯:fml
10月9日,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2017年年會暨法學期刊引領與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研討會在廣州市舉行。會議由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主辦,暨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承辦,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中國知網和《法治社會》雜志社協辦。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的會員、理事及相關專家、學者和數據單位代表共200余人參加會議。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文顯教授在開幕式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首先肯定了法學期刊研究會自換屆以來的工作,他認為,研究會在張新寶會長和各常務理事會的帶領下,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術規(guī)范建設,在繁榮法學研究、培養(yǎng)學術新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升中國法治話語權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張會長指出,黨的十九大即將勝利召開,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時,法學期刊的建設應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會上,張文顯教授還對法學期刊工作提出了四點宏觀建議:法學期刊要為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深化全面依法治國發(fā)揮更大作用;法學期刊要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發(fā)揮更大作用;法學期刊要為建設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發(fā)揮更大作用;法學期刊要為科學、公正、正向的法學評價體系發(fā)揮更大作用。
廣東省法學會會長梁偉發(fā)、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廳級專職委員謝文練、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教授、暨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朱義坤教授和暨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劉穎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總編輯張新寶教授受常務理事會委托,作了《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2016-2017年度工作總結報告》。會上表決一致通過車丕照同志當選副會長,并增補了常務理事和理事。
《環(huán)球法律評論》主編周漢華研究員和《暨南學報》原主編劉穎教授分別作了題為《人工智能與法學研究》和《電子商務立法的方法與模式》的主題報告。《清華法學》主編車丕照教授、《中國應用法學》主編蔣惠嶺教授、《法學家》副主編楊建順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學期刊社編審林士平教授圍繞“法學期刊的學術規(guī)范及價值引領”的主題分別作了報告。《法學評論》主編秦前紅教授和《法制與社會發(fā)展》副主編姚建宗教授進行了評議。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李媛、中國知網期刊合作部主任李晴和北大法律信息網編輯部主任、《北大法律信息網文粹》副主編劉馨宇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法學期刊發(fā)展”的主題分別作了報告。遼寧大學法學院楊松教授和暨南大學法學院徐瑄教授進行了評議。
?
法學期刊研究會201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2017年10月9日上午,“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2017年年會——法學期刊引領與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研討會”在暨南大學曾憲梓科學館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主辦,暨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承辦,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中國知網和《法治社會》雜志社協辦。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的會員、理事及相關專家、學者和數據單位代表共20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法學研究》社長、副主編張廣興教授主持。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教授出席會議并致歡迎詞。
暨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朱義坤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
廣東省法學會梁偉發(fā)會長出席會議并致辭。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廳級專職委員謝文練出席會議并致辭。
廣東省法學會副會長何廣平,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黃武,廣東省法學會副會長董皞,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副主任彭伶,《法律科學》主編韓松教授,《清華法學》主編車丕照教授,《法學評論》主編秦前紅教授,《政治與法律》主編徐瀾波教授,《中國應用法學》主編蔣惠嶺教授,《現代法學》主編許明月教授,《法學家》副主編楊建順教授,《法制與社會發(fā)展》副主編姚建宗教授,《環(huán)球法律評論》主編周漢華研究員,《中國法學》副總編輯王莉萍教授等出席會議。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文顯教授在開幕式上作了重要講話。他首先對各位嘉賓、領導及青年學者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慰問。張文顯教授對法學期刊研究會自換屆以來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他認為,法學期刊研究會在張新寶會長和常務理事會的帶領下,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術規(guī)范建設,在繁榮法學研究、培養(yǎng)學術新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升中國法治話語權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張會長指出,黨的十九大即將勝利召開,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時,法學期刊的建設應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會上,張文顯教授還對法學期刊工作提出了四點宏觀建議:法學期刊要為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深化全面依法治國發(fā)揮更大作用;法學期刊要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發(fā)揮更大作用;法學期刊要為建設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發(fā)揮更大作用;法學期刊要為科學、公正、正向的法學評價體系發(fā)揮更大作用。
會上,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張新寶會長致辭,對主辦方、承辦方和協辦方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張新寶會長指出,要深刻領會并貫徹學習張文顯教授的講話精神,對法學學術事業(yè)充滿政治熱情,對編輯事業(yè)懷揣無限熱愛,努力推進法學期刊引領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事業(yè),迎接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
在張廣興副會長的主持下,張新寶會長受常務理事會委托,作了《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2016-2017年度工作總結報告》。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法學》副總編輯王莉萍宣讀了法學期刊研究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和理事的變動名單。經大會舉手表決,一致通過了車丕照同志當選副會長,董惠江同志當選常務理事,新增劉鵬同志、鐘莉同志、童光政同志和林華瑜同志為研究會理事。
上午11點,大會圍繞“法學期刊引領與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召開了專題研討會。上午的專題研討會由《中國法學》總編輯張新寶教授主持,《環(huán)球法律評論》主編周漢華研究員和《暨南學報》原主編劉穎教授分別作了題為《人工智能與法學研究》和《電子商務立法的方法與模式》的發(fā)言。
周漢華研究員指出,現代人工智能的飛速發(fā)展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并在十三五計劃中受到了黨中央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他通過引入法律領域的人工智能,闡明在司法領域改革中的信息化利用,并舉例說明了人工智能在我國法律領域的幾點試用。周漢華研究員針對人工智能作品對法學雜志的挑戰(zhàn),提出了三個問題:首先,人工智能是否具備從輔助工具發(fā)展到自主創(chuàng)造的能力?其次,知識產權的問題,即人工智能作品是否有版權?誰是權利人?第三,人工智能作品是否有發(fā)表價值,如何展示不同的觀點,其獨創(chuàng)性如何判斷?
《暨南學報》原主編劉穎教授在發(fā)言中指出,電子商務法立法的最早方法是功能等同方法,他通過引用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范法》中的規(guī)定,解釋了功能等同方法的概念,并舉例說明了功能等同方法在電子簽名中的利用。劉穎教授指出,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fā)展,電子商務立法在身份管理、電子支付中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概念與規(guī)則。劉穎教授最后列舉了聯合國、中國和韓國電子商務法等三種不同立法模式,通過對比指出中國的多合一的方法與世界上的方法完全不兼容,立法模式缺乏科學性。
10月9日下午,圍繞“法學期刊的學術規(guī)范及價值引領”召開了專題研討會 。主題發(fā)言人、自由發(fā)言人、評議人分別從多個角度就“法學期刊的學術規(guī)范及價值引領”進行了闡述。
這一單元的專題研討會由《法律科學》主編韓松教授主持,《法學評論》主編秦前紅教授、《法制與社會發(fā)展》副主編姚建宗教授擔任評議人。共有五位主題發(fā)言人。
《清華法學》主編車丕照教授以《法學期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的引領》為題發(fā)言,對期刊引領作用的快慢問題做了詳細的評述。車丕照教授指出,期刊引領的大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的那樣,法學學科建設存在幾點問題,其中尤以我國法學理論基礎研究薄弱為甚,對此,法學期刊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此外,車丕照教授還認為今后的研討會可以更多地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這樣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會更加有效。
《中國應用法學》主編蔣惠嶺教授以《法學期刊對司法改革的促進與引領》為題發(fā)言。他首先對研究會新當選的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表示了祝賀。蔣惠嶺教授表示法學學術期刊的多元性可以讓大家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它的時效性能夠讓我們及時的對社會現象進行反應。他指出,近十年來,就司法改革進行檢索,從2007年開始有67篇,到了2013年、2014年之后就有121篇,到了去年都有200多篇,今年至今也有150多篇。總體來說,對司法改革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現在的情況是:有精品但是出不來規(guī)模,有實務但是缺乏升華,有見解但缺乏深刻,有對策但是很少被采納。雖然這里的原因有很多,環(huán)境、研究傾向、作者群等等各個層面的原因都有,但今天我們要從操作者、編輯者等不同的角度來改變、改善這種狀況。蔣惠嶺教授提出,今后法學期刊在引領司法改革方面應當做到以下四點:第一,要發(fā)揮好法學期刊的啟蒙和引領作用;第二,要運用豐富的資源促進司法改革理論成果的升華并促進司法改革的進步;第三,要完善評價機制,發(fā)揮法學研究期刊的糾偏作用;第四,要以期刊成果來保證理論與實務話語權在司法改革中的平衡。
《法學家》副主編楊建順教授以《論法學期刊引領學術規(guī)范及價值追求》為題發(fā)言。他立足法學期刊的規(guī)律性對其價值觀進行了論述。他認為,這一問題是法學研究者和實務界交流的平臺和橋梁。法學研究的發(fā)展是一個指揮棒,與我們的評價機制息息相關。如果法學期刊只看利益,就成了學者評職稱的工具。論文與法學期刊之間良好互動的關系需要大家一道共筑。事實上,法學期刊的建設面臨著很多嚴峻的挑戰(zhàn),例如,在其他媒體的發(fā)展下,法學期刊的空間被擠占了。當然其指揮棒地位是不會變的。楊教授指出,法學期刊的價值追求跟創(chuàng)新的理解密切相關,什么是創(chuàng)新是一個問題,法學期刊研究的創(chuàng)新比較難,但可以通過比較來發(fā)現不足。如今,要求學生論文創(chuàng)新的制度有問題。至于學術批評,做的也不夠。此外,還存在作者對編輯人員不尊重的問題。作者需要更多地去打磨論文。
西南政法大學期刊社編審林士平教授以《法學話語的更新》為題在會上發(fā)言。他對張文顯會長提出的法治話語體系進行了更為細致的闡述,提出了法學話語體系的更新。他認為法學話語體系包括主體、客體、內容、方法、語境。林教授指出,媒介、話語效果、演說方式也是法學期刊研究的對象,此外,還可以從話語的內容體系、轉移體系、語言共生體系來進行研究。他認為,法學要與時俱進,過去我國法律人有誤區(qū),對西方的法學話語盲目崇拜,而法學話語的更新首先需要打造我們自己的標示性概念,其次要提防西方法學話語的陷阱,最后要規(guī)范使用法學話語。
在評論階段,《法學評論》主編秦前紅教授認為,主辦方獨具匠心,理論、呼吁、制度、規(guī)范的提法抓住了要害。當下法學發(fā)展到了時間的節(jié)點,法學期刊人需要直面這個問題。秦教授提出,我們不講普世價值,講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里面就透露著智慧。法學期刊要為法學研究者提供服務,要辦一個有尊嚴、干凈的雜志。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副主編姚建宗教授認為,引領究竟是期許還是烏托邦情節(jié),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有四個方面,但目前還沒有答案:第一是政治引領,這里存在被動與主動的問題;第二是思想引領,否則法學期刊發(fā)再多的東西也沒有意義;第三是學術引領,主要包括學術規(guī)范和操守;第四是規(guī)范引領,就是說要講根據,內容要經得起檢驗。
下午第二階段的專題研討由《政治與法律》主編徐瀾波教授主持,遼寧大學法學院楊松教授、暨南大學法學院徐瑄教授擔任評議人。三位發(fā)言人發(fā)言。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李媛以《綜合性社科期刊法學欄目建設——基于2013-2015年CSSCI與CLSCI法學論文的對比》為題發(fā)言。她從綜合刊與CLSCI期刊的對比發(fā)現兩個問題:首先是學術影響差距顯著,其次是作者隊伍差異顯著。她認為,原因在于:第一,綜合刊欄目建設意識淡薄,專欄策劃對提升論文的學術影響力有重要作用,且綜合刊法學欄目管理粗放,對欄目策劃重視度不足,導致跨學科論文?!凹娜嘶h下”;第二,綜合刊對法學論文重視度不足。針對現狀,李媛編輯指出,綜合刊應當淡化作者身份,培養(yǎng)核心作者群;嚴把論文質量關,拓展期刊學術影響的地域范圍;注重欄目策劃,重點建設交叉學科欄目。如此,綜合刊才能打造特色長效專欄,擺脫“千刊一面”、量大卻非“質優(yōu)”的困境,切實提高刊文質量、增強學術影響。
中國知網合作部主任李晴以《大數據視域下法學期刊對法學研究的引領與服務作用》為題發(fā)言。她從引領法學成果產出和成果評價視角指出,CNKI系列數據庫統(tǒng)計了國內20000余家機構,文獻總量達到1.6億篇/條,并且有400家海外出版機構,文獻總量1.3億篇/條。從服務法學成果認定和成果傳播視角的視角看,CNKI可以在數字環(huán)境下為學術出版提供三種服務:首先是全流程服務,其次是數字環(huán)境下的學術出版模式的優(yōu)先出版,最后是數字環(huán)境下的學術傳播方式。這一點又分為四個層次:基礎研究、法律應用、行業(yè)應用、深度學習??偠灾?,在大數據視域下,法學期刊對法學研究的引領作用已得到充分的驗證。在數字出版時代,互聯網為法學期刊提供了更多服務于出版和傳播的工具和平臺,在提高學術文獻內容、生產效率的同時,提升了法學期刊的傳播效率和應用效果。
北大法律信息網編輯部主任、《北大法律信息網文粹》副主編劉馨宇以《法學期刊微信影響力分析及對策研究》為題發(fā)言,她對法學期刊在微信公眾號的現狀和發(fā)展作出了評述。她認為微信公眾平臺有巨大潛力,但是目前法律期刊對平臺利用不足,導致整體影響力薄弱。為此,她提出解決策略:首先,重視新媒體傳播,塑造品牌影響力;其次,構建一媒兩刊,以紙刊為基礎突破紙刊限制;再次,注重與用戶的互動和尋求管理;最后,注重宣傳推廣和運營監(jiān)管。
在評議階段,遼寧大學法學院楊松教授認為,大數據對國家治理有重要作用,國家把大數據看作重中之重。因此,出于時代需要,法律期刊應該關注大數據:首先,大數據顛覆了期刊管理模式,數字期刊逐步和紙質期刊處于同一地位,甚至有可能超過紙質期刊;其次,大數據可以解決科研成果的產出和出版之間的矛盾;再次,大數據加強了有效信息的運用;最后,大數據可以推動研究成果方法論的更新??傊?,大數據使得思維方式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大數據的精準化和扁平化影響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新。期刊在大數據時代迎來了非常大的發(fā)展機遇。
暨南大學法學院徐瑄教授認為,今天我們面對的信息場,給我們的研究和思維方式都帶來了轉變。大數據里面的版權運營模式都是知識產權包裝的,但是對其在現實生活中的轉變,我們有沒有積極應對,這是值得思考的。她指出,對紙質媒體的需求不會消失,因為法學的論文是追求真理,運用真理的能力,它教育我們服從真理。閱讀學術論文不能只依賴于電子閱讀。今日,信息的概念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帶領我們人類去生活、去共同進步。追求正義是我們的職業(yè),也是我們法學專業(yè)要完成的使命。
會議閉幕式由《現代法學》主編許明月教授主持。閉幕式由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總編輯張新寶教授作總結發(fā)言。
張新寶會長首先感謝了大家的到來,他認為今日幾個單元的研討很有學習的意義。既有傳統(tǒng)期刊的研討,也有具備濃厚時代氣息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討論。尤其是在最后階段,幾位女士的發(fā)言讓大家看到了大數據運用中馬上可以用來改善工作的地方。最后,張新寶會長提出希望明年有更多新的成果可以在年會上與大家一道進行討論。
最后,暨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劉穎教授發(fā)言。首先,他感謝大家提供了很多可供參考的意見。他指出,《暨南學報》在辦刊上一直有所為、有所不為。今后他還要盡好常務理事的職責,辦好《暨南學報》。暨南大學法學院和《暨南學報》也會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會的工作。他提出,今天的日子很特殊,期逢十九大的召開,他非常感謝各位來賓代表的到來,衷心希望以后大家還能繼續(xù)地到來,并祝大家生活幸福、身體健康、工作愉快。
本次年會在熱烈的掌聲中勝利閉幕。